0
手淫因為其本身的性色彩而被定為性行為
  手淫因為其本身的性色彩而被定為性行為。其實,手淫者並不能從中獲得真實
充分的快樂和滿足。手淫行為的心理背景大致如此:缺乏有感召力的行動目標,現
實生活無法使自己獲得成就感,精神處於空虛和壓抑狀態。

  因而手淫中的性,已經不是性本身,而是選擇了手淫作為宣洩現實造成的心理
壓力,以求獲得低水平心理平衡的行為方式。

  心理醫生清楚地看到這一點,才可以與手淫問題求詢者一起探尋到富有建設性
的生活模式,讓他們乾淨利索地告別昨天。

  很多人建議:適度手淫而不要過頻。然而,一旦形成習慣化了的行為方式,慾
望的衝動就再也無法為理性的自律所控制。

  此外,有些青少年手淫後,往往變得性格內向、社交困難、愛好貧乏。20世
紀初,美國著名性醫學權威馬斯特斯教授和約翰遜博士,以實證主義的科學研究證
明:男性一次達到性高潮的手淫,與一次完整的性交對身體的影響無顯著差異。

  據此,手淫問題研究學者產生了這樣一個思維邏輯———既然手淫本身並不構
成手淫有害論者宣揚的危害,而手淫者又普遍會產生心理壓力、生理問題,那麼這
筆賬就應該記在「手淫有害」的錯誤觀念上。

  換言之,如若不是「手淫有害」的錯誤觀念作祟,根本不會產生手淫後的心理
問題。

  人是身心一體的,手淫對人的影響絕不只是生理影響,對心理健康的影響不容
忽視。這是一種以不良心理感受為特徵的「手淫後效應」,手淫者不能以正常的方
式解決性需求問題,導致低人一等的自卑感,無法與別人溝通,心中產生難以排解
的閉鎖感。

  耽於這一行為難以自拔的空虛感,手淫使許多青少年不僅沒有放鬆和歡愉,只
有事過之後的頹廢和悲哀,這樣的心態之下,無從以樂觀向上的進取精神對待工作
,難以坦然自若地待人處事。

  筆者認為,手淫既非有害論所誇大其詞的那麼有害,也非無害論所輕描淡寫的
那麼無害。如果你安於現實的生活狀態,手淫是你保持低調心理平衡的「減壓閥」
,如果你希望建設性的人生,就要與手淫作別。

  在多年的心理咨詢實踐中,我探索了一種戒除手淫的心理咨詢策略:全面調整
生活節奏和內容,淡化業已造成的不良影響。只要現在你眼前有目標,心中有動力
,誠實地付出智慧和汗水,樂觀地對待艱苦和挫折,學會合作,培養情趣,你就會
是一個全新的你!(劉道權)

返回

店鋪資訊

聯絡我們

電腦版